鸽事小小说
来源:归巢 发布时间:2014-07-28 11:32
中外皆云,鸽者,世之祥和之物也。 然世象万千,贪嗔喜恶怒,具幻相诸般,其莫测之状亦深矣。 兹试言片羽,博同好者一笑而已。 是记之。 其一 一青年初学饲鸽,欲窥门径,问鉴鸽之道于宿老。 宿老沉吟片刻,告曰:“无它,惟感觉。” 又一青年至,问同一问题。 宿老捋髯笑答:“无它,惟经验。” 再一青年至,亦问之。 宿老大笑:“无它,惟信心。” 甲君旁观,大惑,乃追问个中缘由。 宿老语之:“彼性格各异,或无感觉,或缺经验,或少信心。故因材施教,方可使其得悟大道。鸽亦然也,汝但观之。” 甲君大彻大悟,自此遂称霸鸽坛数载。 其二 某日得闲逛鸽市。 熙攘中偶觅一鸽,其貌甚伟。昂头,挺胸,坚腰,阔羽,束尾。喜不自胜,惟憾不知血统之所出。 继而把玩足环,见上标“CRPA”(台湾鸽环标记)字样,尤为爱不释手。 怡然之余,忽觉鸽龄似与足环年份相距甚殊。身畔观者亦怀疑惑。 询问鸽主,其信誓旦旦,曰:“十足名牌台湾种鸽”。 随之,自诩品系何等卓著,赛绩何等优秀。兴奋间,摇头晃脑,口沫横飞。然得意过甚,脱口误出真言: “……此台湾仔鸽……” 余不禁大为惊愕,“台湾名牌”竟为“庶出”之子辈。 鸽主自察失言,窘然大羞,掩笼惶逃。 众皆粲然,引为笑资。 其三 某夜,无月。有赛鸽一羽栖于广厦之巅。 乙君窥得,心中窃喜,意欲擒为己有。乃操网兜一柄,蛰伏龟移,潜行缓进。 鸽疲久而失神,眼睑半合,昏然似寐。 乙君大汗淋漓,气莫敢出。甚久,网兜距鸽只咫尺之间。自以为大功将成,心怦然欲出。 当是时,其子兴然登楼,步伐促促。鸽倏而受惊,张目振翅欲飞。 乙君急趋向前,奋网罩下。 殊料此鸽狡猾异常,引得乙君重心前移,冲至楼缘,自却安然逃逸。 乙君头晕目眩,几坠楼底。只惊得遍体生津,心跳倍速。幸其子握其衣襟,得免丧命之虞。 良久,父子相顾,叹呼:“险哉”! 其四 丙君乘月黑风疾之夜潜入某好手鸽舍,“邀”得赛鸽数羽同归。 将去之时,忽见鸽舍侧远处另有精致小棚一间,独饲赛鸽两羽。心中窃喜,以为得其镇舍之宝也。遂亦强请夜遁。 返家,天已微明。丙君颇倦,不及细看,便置鸽于己棚内,昏昏睡去。一觉好梦不绝。 待得大梦初觉,日过中天。持鸽食入棚。 入内,大惊。满棚鸽子皆精神委顿。低头,耸羽,落翅。饲以美食,丝毫不为所动。更有甚者已气息奄奄,几欲毙命。 丙君叫苦不迭。虽极力施救,亦损失良品数羽,满棚元气大伤。 后查根源,才知病魔竟缘于前夜窃来之两羽“极品”。其实乃鸽主隔离之病鸽,被误“邀”入棚,得使病疟肆行。 丙君悔恨交加,长病不起。 其五 五月,春光明媚,草长莺飞。 有鸽一对自远方联翩而来。落于阡陌之间觅食。 雄鸽步履雄健,举止落落大方;雌鸽清秀纤巧,神态流兮翩翩。忽而啄食,忽而嬉戏,忽而低翔,忽而鸣叫,真情殷切。 两心欢悦,莫能名状。 孰料雌鸽误踏扣线,愈缚愈紧,辗转挣扎不可脱。 雄鸽大骇,纵翔翻飞,计莫所出。然终徘徊不远去。 久而,两鸽俱累。雌鸽低伏不动,眸露乞色;雄鸽伫立其旁,啄梳羽翎。关爱若此,虽人至亦不以为惊,惟时时低鸣悲戚。 丁君路过,心下不忍,乃松扣放鸽而去。两鸽得脱,欢然双飞,直入云霄。 俄而,布扣之人至。丁君郑重劝告: “此举可憎可恶!望汝爱惜生灵,好自为之。” 其六 某鸽参加超远程竞翔,饥渴难当。瞰有鸽舍一间于楼顶,悄然降落。 舍内水食甚丰,一应俱备。旅鸽难抵诱惑,徘徊良久,终一头钻入活络门中。 此后,得以狂饮饱食,十足享受一番。继之寻一安静偏僻角落,休息养神,恢复体力。 正酣梦未醒时,闻舍外有人脚步之声,知舍主来也!大惊失色,振翅扑飞于棚内,迷不知路之所出。 危难关头,舍外有幼鸽一羽入棚。初学乍练,犹豫不决,头颈拱起门之铝条,进退再三。此鸽觅得如此良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侧身强行钻出,逃脱樊笼,重获自由。险之极矣! 逢此大难,遂始终记于心间,宁死不复入他人鸽舍。于数十日后返巢,得第八十八名。 皆大欢喜。 其七 余尝遣三鸽参翔千五公里(兰州)竞赛,半月内两鸽俱返,惟缺一羽。久候不见其踪,疑其命丧险途,抚掌叹息不已。 三年后某日,闻鸽棚内打斗之声不绝于耳,急观之。此鸽归也! 原巢格为它鸽所占,彼旧情难断,全力争之。徒奈体力不支,已显败象,然奋勇之状不减。 余心戚戚。逮之细观,左翅有弹痕在焉。年岁久长,伤处已愈,犹可见白骨。右翅新剪大羽数条,仅能勉力低飞。 由是思之,三年前当为枪弹击落,为人收于棚中。忧其思返,常剪除大羽以缚其志。 此鸽困守三年,食宿无虑。然跋涉三千里山川终寻故主,其忠勇一诚至斯。实乃大喜! 转而浮想,每年竞赛屡有失鸽,内中类此鸽所受之遭遇者,当不在少。苍天有眼,枪弹无情。然又大悲! 其八 戊君,鸽界新人也。不意竞翔成绩卓著,同道常怀侧目。 友人问之,初笑而不答。询之再三,方悄然耳语: “吾初学,犹饥人不择而食,重金购入两羽‘名鸽’。后遍邀诸位高手鉴赏,均数之下品。 吾后悔不迭。但弃之可惜,遂留棚内饲之,不以为然。 日后参赛,夜深灯暗,错捉两羽入笼,未料竟获佳绩。” 友人不解,深究之。 乃云:“错捉两羽者,先前所够‘名鸽’之子代也。经大赛检验,始知名实俱符。” 鸽之竞翔,虽以血统品系为要,但旅途艰险,诸事难料,不可以人力而为。戊君虽云佳绩偶得,然若依高手名家一言以废之,岂不美玉永陷泥淖乎? 后记:本人十岁养鸽,延续十数载,目前因迁居暂停饲养。此文前六则写于十八岁时,发表在1994年《中华信鸽》上。时承编辑陆之樑先生为我这个无名小辈的文章配以漫画,一直未得面谢,深感遗憾!最后两则为近期补写,与诸位同好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