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的人鸽生死情
来源:归巢 发布时间:2014-06-18 10:58
人与马,人与狗,人与猫在长期的生活中建立起来的感情,在生死关头往往表现得那么忠贞,真是可歌可泣。这里有几则人与鸽子的生死之情,比起马、狗、猫来得更是惊天地,泣鬼神! 马太斯与“克拉连” 比利时养鸽前辈狄斯麦特.马太斯,他曾经育出一羽爱鸽叫“克拉连”,一生参加过65次比赛,为主人赢得12438比利时法郎,这在那个时候是一个天文数。它还为主人育出了无数好后代,因此被鸽界誉为“世界六大传奇名鸽”之一。还有5羽是狄尔巴的“巴龙”,戴扶边特的“黑蒂”,凡布利安娜的“幼牛”,凡哈斯坦的“老艾查理”和凡.王路易的“90号”。“克拉连”活到22岁时静静地去世了。马太斯很是伤感,过了3个月,他也无声无息地长眠不醒了。 霍夫肯与“裴班德” 霍夫肯生前在鸽界倍受尊敬,因为他培育出一羽曾经作出过一大批顶尖后代的超级种鸽,霍夫肯给它起名“裴班德”。每逢客人来家时,霍夫肯总要把它捧出来给大家欣赏。有一次,霍夫肯一不小心突然绊了一跤,正巧把“裴班德”压在胸口下,当人们小心翼翼地把霍夫肯扶起来时,霍夫肯双手还捧着“裴班德”,但是它已经断气了。霍夫肯呆视着死在自己手中的“裴班德”悲痛之极。过不久,霍夫肯突然生病,药石不进,最后也断气而终。 李梅龄与“老孟塬” 李梅龄大师有一羽“老孟塬”,是一羽名气很大的超远程鸽,桃花砂,红得发紫,那时候养鸽者最喜爱的眼砂。许多鸽友登门买它,求之若渴,但李先生爱之若珠,好说歹说终不肯脱手。1971年,李先生年事已高,身体欠佳,不问鸽事,把全棚交给了长子天圻。不久,天圻得了绝症,李先生忍痛割爱,把“老孟塬”卖给了钱震闾。过些时候,李先生驾鹤西去,奇怪的是养在钱震闾棚里的“老孟塬”也莫名其妙地失踪了。 丁培新与“哈密鸽” 鸽界前辈丁培新,半身残疾,与鸽为伴。“文革”中被迫停养,1986年东山再起。1991年出赛哈密(2700公里),归巢2羽,其中一羽获第6名,丁培新对它喜爱有加。求购者来信、来电话、情真意切。有一次,外地来了一位鸽友,专程来到上海求购“哈密鸽”,丁培新对来客说,“这羽”哈密鸽“这一辈子我都不会卖它的,等我死了,也要把它带走。2007年4月,78岁的丁培新老人在家里的病塌上永久的合上了眼。过了7天,家人为老人做“头七”时,发现那只“哈密鸽”也闭上了眼睛。 ![]() 所谓人鸽生死情,从心理学和生理学的视角看问题,生活在一起日久天长,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形成一种感情依赖和支撑,一旦失去一方,另一方必然思念情切,抹之不去,闷闷不乐而得病。原本就是风中烛,瓦上霜的一方,怎么经得起这种打击呢?这种情况,在动物间无论是同类或是异类都会发生,当然,其中也有一些纯然是一种巧合。此说妥否,就教于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