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鸽岁月的所感所悟
来源:归巢 发布时间:2014-06-16 15:57
与其在阳光灿烂万里无云的晴好天气训放三、五十公里,远不及在薄雾淡淡细雨绵绵的气候条件下训放一、二十公里更能起到实际训放作用。 所谓的“恶劣天气超常发挥”之类的广告词纯属骗局,因为在实际赛鸽过程中,已有不少鸽友都有过一、二次及一、二羽参赛鸽顶风冒雨穿云破雾归来的事情,但这并不代表某人一棚鸽或者与之血缘关系极近的所有“亲戚”都具有抗恶劣天气的真正性能,即便是与伯马鸽同出一对父母的诸多平辈鸽也未必。 大部分参加赛场竞博的选手鸽,其实跟咱们生活在现实中的大部分人一样,无不具有一门心思往前冲,竭尽全力赶上游的心理意识,所不同的则是,鸽子的心思是回家,而人的心思是名利。如此这般,其二者之间发力的能源也就各异,鸽子回家的意念是凭本能驱使,人的名利意念却是凭欲望促动。 通过阅读大量鸽刊,我突然发现在中国鸽友和外国鸽友之间确实存在一些大相径庭的认知,比方说在选择鸽子方面,中国鸽友重视“血统+品质”居多,外国鸽友重视“品质+血统”居多,从表面上看好像都一样,实质上却是二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轻易就把曾经火爆并被重视了多年的“过时血统鸽”清棚,然后又以新引进的品种鸽为基点从头开始的做法最愚蠢,要知道“吐故纳新”用在养鸽上,无疑是让自己反复推倒重来,一直从事对陌生种鸽进行长期实践的摸索性质的行为,扮演“试验家”的角色,也可以说是一种心浮气躁的行为表现。记住:真正把一路鸽养熟也是一种功底。 都说“提高翔速几多难”,实际上真要沉下心来把自己修炼到“每赛稳归、步步为赢”的份上更不容易、要知道,一次大捷往往含有诸多方面的客观因素在内,所以,一、二次高位名次的获得不能完全证明你的实力是无敌的。 细细观察身边现象,不难发现这样一件有趣的情形:大凡每赛必输者总是千方百计把输的原因归结于天气不好,开笼时间不对,或者运输过程当中食水供给不足等等一些鸡毛蒜皮的客观条件上,唯独闭口不提种鸽品质及其实战环节某方面的不足,而高手一旦失手,首先考虑的是“种养训配”方面的疏漏结症。 “血统”这玩意儿,说穿了也就是咱们捧着鸽子的“户口本”来故弄玄虚,如果没有白纸黑字作旁证的话,血统就什么也不是了。正所谓“一棚鸽一系种”,这个总结确实很切合实际,不然的话,詹森×胡本×凡龙×盖比×米卫或者林波尔×杨阿腾×吉尔特×……作出的后代应该称其为什么血统才算正宗呢?所以,血统这东西说其有它就有,没有也有,说其无它就无,有也没有。 “天落鸟”的后代再怎么有所作为也是名不正言不顺,名血统的后代再怎么没出息也是根正苗红,老实说这种唯‘血’是重的心态很悲哀!出自同父母的一对子代,在同一场比赛当中一羽夺冠一羽遗失,谁又能编造出“夺冠的一羽血统过硬,而遗失的一羽品种不强”之类荒谬的解释呢? 送鸽出赛,天落鸟的子女有归有丢,名血的子女也有归有丢,这种情况完全正常却无可避免,就像树枝上黄叶有落有存,青叶亦有落有存一样,虽然鸽子的归与丢、树叶的落与存仅存在一个比例问题,但现象却相同。 常常在“龙虎榜”上露名显姓者,多为走杂(交)育(种)二者合一之道的人,间或跃上“排行榜”者又多为杂交出优势的遵循之人。 经过多年实际比赛结果检证,成绩的出色与不及是由两大因素决定,首先是品质,然后才是血统。个人认为,品质的重要性至少要占60%以上,血统占30%,另外的10%则是运气。 在我的用鸽理念中,从来没有血统好坏之分的概念,詹森、凡龙、胡本……谁能说清楚哪优哪劣呢? 早就感悟出了“高手难当”的隐情,所以每每参赛问鼎后面对众多鸽友的殷情恭维,我总是不经意的用一句“运气好”来抵御。因为我预测不到下次比赛的冠军还会不会继续是自己。 试图用具有“一日千里”性能的高级现代竞翔鸽与导航性能差的原生岩鸽杂交组合,以此培育一系耐力性优于原生岩鸽,定向性优于高级现代竞翔鸽的所谓“双优”新品种有点异想天开。 宁可花一千块钱购得一对超众老种鸽在育种季节即将结束时产下的晚生蛋,而不愿花一千块钱买一羽同父母先期作育的幼鸽的引种人很愚蠢!当然,除非经过实战检验得知这对超众种鸽作出的第四孵子代个个都优秀则另当别论。 为了防止某羽种鸽突发意外,而出赛子代无一归返等现象出现而造成该血统断层,直接挑选二羽外部特征尤为养眼的子代留在棚中以防绝种,却义无反顾把各方面外观条件出落得不尽人意的平辈送上赛场去血拼的“操盘手”多为涉足鸽坛不久的新手。 所谓的凭感觉选配种鸽,实际上就是凭鸽主对自己棚中所有种鸽各方面条件的熟知度进行随心操作罢了,说白了也就是凭成熟经验,单从这个方面便能看出鸽主长期以往对现役种鸽的用心程度绝非一般。 鸽往高处歇,一定聪明;人往高处走,一定睿智!视“大智若愚”为良种者,一定拥有超级名系良种,并且是经验丰富的大牌,视神经质型为宝贝者,棚中鸽大多杂交无度,而且涉足鸽界尚未深入。 信鸽育种,面对雄性重要还是雌性重要的推题,当你无法确定的时候,持中立态度可能最为明智。 要育出一羽出类拔萃的优秀近血种鸽,绝对不是仅凭几轮肤浅的父配女或母配子就能得到,细细研究一下世界大铭鸽前三代血统构成“路线图”,十有八九采用的都是围绕近亲打“擦边球”的高明手段培育而成。 长期依赖高精饲料维持各方面优势性状不衰的鸽子,一旦过上粗茶淡饭的穷日子,仅需二代就会完全失去原有的强势特性,即使恢复高精饲料供给,也很难复原。 如果用同样的饲养方法,统一的管理条件,将一棚鸽养到无法区分好和最好的水平,那就算达到了一流的功底。 也许我只是一个例外:当别人都忙着从比赛优胜鸽里面精选种鸽之时,我已经用早早先拔出来的种鸽作育的儿女竞搏赛场抢奖金了,这番与流行作法相悖的行动实践了我对“种赛有别”理论的坚定信念! 当初被看重的选手鸽经实战检验成绩平平,而成绩优异的选手鸽反而又是当初不被看重者,像这种阴差阳错的情况实际上是“以貌鉴鸽”的错误造成的。 说“天落鸟”没有血统这话其实很可笑,实则是咱们无法得知“天落鸟”的血统罢了。由于“天落鸟”不会讲人语,所以咱们才可以理直气壮地诋毁落难鸟的“鸟格”,乃至恶意贬低它们的真实身份。 近亲育种并不是说血缘越近种用价值就越高,而是近亲系数调配的适宜度。因为,种鸽的遗传性状绝非取决于父母单方面的血统纯度,而是取决于双方基因的相融性。纵观诸多顶级大名鸽,无一羽不是由至少二个以上不同的血统构造而成。 外血鸽爆发力强,速度快确是事实,但并不是绝对的,而是当今国内鸽友们无不拿着外血鸽与外血鸽比拼,所谓“飞翔速度逊色”的国血鸽几近失去了赛场一搏的资格,岂会有超速冲刺的机会呢? 血统不是夺金揽银的唯一利器,品质才是问鼎巅峰的保证。血统仅为条件,品质方为根本。因此,唯条件论远不及唯根本更可靠。 尽量不要用春赛优势发挥不错的鸽系主打秋赛,也尽可能避免用秋赛表现不错的鸽系作为春赛主力,理由是:秋赛的胜算占据运气成份相对要多几分,但春赛的胜算占据实力成份相对要大一些,尤其是山区更为值得重视这个建议。 秋季赛鸽,即便是天气状况再理想,但也没有有云有雾有风,甚至有点毛毛细雨的春季效果好,这种情况与赛鸽本身性能无很大的关系,但与气温差异和气压高低有直接关系。 一对帅男靓女父母鸽一旦育出一羽外部特征丑不忍睹的“丑小鸭”,那可真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 高手难当,难就难在比赛场上一个人单枪匹马抗衡众多对手的危难境地。因此,任何一场比赛,只要你参与了,那么你就处身于风口浪尖上。否则的话,高手也就不是你了。 对老公养鸽行为一向漠不关心,甚至持反对态度的老婆,倘若一夜之间变冷为热,这就意味着老公的鸽子近日里一定挣回了一笔可观的奖金。不过,老婆表现出来的突发性热情不会持续很长时间。 无论“天落鸟”作出的后代怎么优秀,也只有倍受冷言冷语份儿,而名血良系作出的后代再不中用,其身份也比前者高贵,这种现象无疑是对“将相本无种,胜败论英雄”这句至理名言的全盘否定。 养鸽爱好原本不该是男人们的“专利”,其实女人养鸽更为合乎情理,因为鸽子永远都比一般类别的宠物还要“宠物”。 即使是在一切条件都处于正常情况下沦为“天落鸟”,我们也不能抱怨鸽子太愚蠢,要谴责的是造成鸽子沦为“天落鸟”的人太过奸诈。试想一下,一种思维能力欠发达的低级动物又怎么能狡猾得过诡计多端的高级动物呢? 莫说获奖多艰难,叹息之前先梳理清楚自己所投入的本金、费的心血、支付的智慧等等诸多与能够获得胜利的因子是否成正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