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 页 > 科学养鸽 > 鸽经交流

话说国血的失落

来源:归巢   发布时间:2014-06-13 15:09

也谈国血的失落

笔者从七岁开始养鸽,最早接触的是川鸽。那些飞越秦岭的鸽子,得到它们的一羽后代,简直如捧金砖。80年代大学毕业后,有了相应的收入,开始引进在贵州飞得顶呱呱的“三面红旗”,它们是“北京鸽”、“千奉开封”和“芜湖”。“北京鸽”是70年代北京飞重庆的鸽子,有的说是冠军,有的说是七名。在2000年前,此路鸽子在贵州1000公里以上级别比赛中,次次有斩获。“千奉开封”是一路全能型鸽子,500公里到2000公里都能看到它的身影。“芜湖”鸽子主要是以两羽为代表:一是向国龙的一羽;另一是郭守福的一羽。向国龙的后代飞了多次2000公里,而郭守福的则拿下北京冠军、石家庄冠军等。后来吴春生大哥在汪顺兴前辈那里引进吴淞鸽,其后代在贵阳曾飞出几十羽1500公里的好成绩。后来21世纪,袁斌在华南一带引进多羽超远程铭鸽,包括“八面来风”、“急先锋”、“土匪”等,笔者从贵阳多位老哥处引得了上述几乎所有血系。


  近年来,虽然参加了快速鸽子的比赛,但长距离鸽子也没有闲着。每年都出几对,陆陆续续参加长距离比赛。但是成绩一年不如一年,特别是今年,天气极其糟糕,成绩也差得不行。20来羽长距离鸽子到了200公里只剩下2羽了,翻来覆去想不通。

  昨日,本鸽协300公里集鸽,与老鸽协主席雷斌畅谈了一番后,他基本同意笔者的观点:

  一、长距离国血,由于自身品质的原因,在短距离训放中,由于训放密度大,恢复能力不足。

  二、再加上原来的饲养方式是以粗茶淡饭为主,而现在则好酒好肉相待,在200公里以上的比赛中,跟着快速鸽子冲刺,一时难以承受缺氧,飞到一定的极限,掉下去就再也难起来了。

  因此,长距离赛鸽与快速鸽最好不要混养。由于饲养方式的不同,往往会造成长的长不上去,快的快不起来的结果。

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插入表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