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 页 > 各地鸽舍 > 养鸽心得

赛鸽取胜误区

来源:归巢   发布时间:2014-07-04 17:08
  赛鸽取胜误区
   随着我们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鸽友拥有了汽车、摩托车,极大地方便了信鸽的训放,对归巢、归巢速度等无疑有了一个很大的帮助。然而,有些鸽友对信鸽的训放缺乏科学性,更有甚者提出恶劣天气训放等,违背了一些最起码的常识,种种表现令笔者不敢苟同。

   现在国家正处在历史发展的黄金时期,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人民生活条件富裕了,玩鸽子的人群更偏向于,富人当然更少不了我们草根鸽友的存在,许多鸽友出行装备焕然一新,再也不是纯人力的单车自行车了,而是价值上万的汽车,还有摩托车,这些装备的大批涌现,对养鸽人来说有很大的益处,方便鸽友把自己的赛鸽带到更远的地方训练放飞,极大的提高了短、远程赛赛鸽对归巢与归巢速度效率。

   养鸽硬件条件虽然得到了较大的进步,但是许多鸽友的驯养方法,却是漏洞百出、有许多欠妥之处,比如一些鸽友总认为,赛鸽在竞翔过程中,可能会遭受到雷雨气候和恶劣环境的考验,因此提出雷雨天气,出去放鸽训练,已增强赛鸽在比赛天气干扰条件下的适应能力,但是这样的效果真的会很好么?理论上讲跟我们练兵常说一样,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经常选择天气与环境恶劣的地带练兵,这样更能磨砺士兵的毅力,更加贴近实战化,自然出强兵。这种方法只适合人而并不适合赛鸽,因为这样一来,每次都选择在雷雨天去驯放,会造成赛鸽大量丢失,长期如此,归巢率反而会更低,能存活下来的鸽子少之又少,也并非经历风雨的鸽子,就能在竞翔场上,一举夺魁!身边有位鸽友,自然是爱鸽的人,就喜欢用在种条件恶劣天气进行训放,还乐此不疲的长期采用此法。结果在一次500公里比赛中,自己丢失的幼鸽就取得了亚军的优异成绩,自己虽然懊悔,但也不得不对自己的驯养方法失误付出代价。

   赛鸽的训练方法,应该依据科学合理,并针对赛鸽身体结构的一套系统性方法,赛鸽归巢是靠自身顽强的毅力与本能,赛鸽有个优异的血统固然是好,但是不能逆自然规律,挑战自然否则会付出代价。赛鸽在比赛前的四十天左右,就应该对赛鸽做三到四次的关笼训练,在鸽舍中饮水、吃食,适应笼内生活环境,为比赛打个好基础。首次训放,因选择在天气晴朗,将赛鸽送至4公里左右的郊外放飞,两天后重复一、二次、5到8公里的放飞,随着赛鸽适应短距离训练后,在将训放距离拉大到10、20、40公里的地方进行训放,每个阶段2到3次即可,训放前应先看天气预报,雨天和雾天坚持不训放,尽量降低损失率,然后就是注意食物与饮水,营养补充细化方面的工作,保持鸽舍环境要干净,做好预防免疫工作,保证自己的爱鸽有个健康的身体,在比赛中才能获得优异的名次。




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插入表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