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 页 > 各地鸽舍 > 养鸽心得

“不死必归”和“猫论”

来源:归巢   发布时间:2014-07-04 09:26
                                                                                                           摆上“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的天秤,岂有“不死必归”的位置? 
    可在一场真实版的测试中,近7成人不选择“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或者说,实际在否定衡量“好猫”的标准,质疑这杆“天秤”,显示出改革开放30多年的今天,“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依然是许多人的口头禅,而非社会实践中的行动指南。

    历史上的中华赛鸽,最鼎盛的不是散兵游勇、各自为政、活动混乱,连应该纳入什么活动范围都不清楚的李、汪年代,而是“毛病”重重、问题多多的当代!把李、汪年代放在世界鸽坛掂量,夜郎国里的中华赛鸽从未达到举世公认的“赛鸽帝国”的高度,相反,虽然现今的中华赛鸽尚未达到那个程度,可在世界鸽坛的活力、竞争力和潜在张力却令世人关注,不敢忽视。因此,对旧时代的复兴,实际即“复古”,换言之,中华现代赛鸽只有“振兴”,不存在“复兴”!

   “复古派”最大的症结是,以狭隘的思维把“振兴”局限到赛制和鸽子上,却不知中华赛鸽的振兴,必须是上层建筑和下层基础全面系统的完善和提升,它包括了能够让运动持续发展的立法、建制、科学管理、活动形式、信息和现代科技的运用等,寻找和培育符合赛事要求的鸽子,只是赛鸽运动体系中的一个基本的技术要素,而非全部。

   由此可见,振兴中华赛鸽的关键和必须解决的瓶颈不是鸽子,不是赛制,而是深植于人们骨子里陈腐和落后的意识!

   一滴水见太阳,假如走出“阳台”让自己的视野更加开阔,“不死必归”这种小玩意儿,也能折射“开民智”对国家兴亡的重大意义。

   回说比赛,体育竞赛是和平的战争,战争是活生生的、残酷的、你死我活和血淋淋的,战士一旦出击,只有一个结果:凯旋或战败(阵亡)。

   同样,赛鸽一旦上路,不是当“驴友”去旅游,而是贴身肉搏拼刺刀,两军对垒,张弓搭箭,不发则已,发则直奔目标,结果也只有一个:中的或中箭。

   它浅显地表明竞技比赛没有双重或多重标准,显示出“按时必归”和“不死必归”不可能并存,它只有唯一性的标准:输或赢。这也明白无误地表明,赢的必要条件:你的鸽子必须是一只抓老鼠的猫——“按时必归”鸟!

   当然,从体育运动的普惠性来看,“不死必归”也有它的存在合理性,也即是满足“志在参与”,和寄托“宠物情怀”的那部分鸽友的愉悦身心的需要,那种非主流的需求。

   可是,对于志在赛场当强人,搏胜负的人来说,“按时必归”带给他们的是信心、鼓舞、喜悦、享受和所作努力的肯定,“不死必归”留给他们的却是——要死的心!
当人们放高音量指责中国信鸽没有品种和品系时,却奇怪地放着可以产生“好猫”族群的“按时必归”鸟不赞同不追求不重用,却以万般复杂的心情容忍、纠结和寄望那些500公里也飞1年7个月的“不死必归”,而且,这过程不是一年半载,而是几十年甚至一生。
“猫”问:您有多少个几十年?

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插入表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