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系的培育方法
来源:归巢 发布时间:2014-06-16 13:08
因型具有两对杂合位点AaBb,则F2具有9种基因型。其中有4种纯合基因型AABB,aaBB,AAbb和aabb,各占1/16,即共有1/4的双纯合体;其余的基因型均为杂合体,其中双杂合体占1/4,单杂合体占2/4。 (4)隔代遗传。F1基因型的杂合位点越多,F2群体中的纯合体就越少,杂交优势下降的就较慢。一般杂交的F2群体内再进行自由繁殖,如不经过选择或不发生遗传变异,其基因和基因型频率不变,F3基本保持F2的优势水准。假若进行近交,则后代基因型中的纯合体将逐代增加,杂合体将逐代减少,杂交优势将随近交代数的增加而不断下降,直到分离出许多纯合体后再杂交,将再度出现杂交优势,这也是隔代遗传现象的原因。 品系的培育方法(三) 后代的筛选 5.1 杂交后代个体选择 首先要根据育种目标选择亲本杂交,繁殖后进行个体选择,再通过竞翔比较鉴定混合选择,以后的工作程式相同。其意义是:杂交后,杂交第一代即呈现分离现象;信鸽的抗病性通过杂交,基因的重组异质性可以得到进一步提高,有可能出现性状互补或超亲性状;通过杂交,信鸽往往表现出杂交优势,选择杂交优势高的个体有利于育成新品系。 5.2 选择具有强势遗传的组合 强势遗传是指除竞翔特性外,包括信鸽外形、羽色、眼砂等外在特征,以及抗病性、适应性、早熟、体型等的性状遗传。若不具有强势遗传的性状,则不能长久利用。但是,具有强势遗传的杂交组合出现几率很低,必须经过大量组合筛选,并经过多年、多项的竞翔试验比较,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从而培育成新品系。 5.3 注重直系遗传 雌、雄信鸽在配对后,其后代中雄鸽像父、雌鸽像母,这种遗传就叫做直系遗传。抛开羽色不论,外形具有直系遗传性状的后代仅占少数比例,大部分为雄传雌、雌传雄(反性遗传),少数具有两个亲本的特征(融合遗传)。具有融合遗传的后代,往往是比赛的健将。尽管融合遗传可能育出好的后代,但育种的总体效果却不甚稳定;反性遗传的后代在育种时,如果不是异羽色,经多年后则难以把控育种遗传规律;而直系遗传的后代个体,在把握后代遗传规律时,则相对简单也容易操作。三种遗传规律的使用,关键在于发现他们的遗传规律,从而有针对性的使用。 5.4测定一般配合力 信鸽的一般配合力是内在性状可以遗传。具有较高一般配合力的信鸽与其他信鸽配对育种后,其自身的竞翔特性会在后代中占主要地位而遗传(强势遗传)。具有一般配合力的信鸽可以作为基础种鸽,具有特殊配合力高的信鸽(也具有好的竞翔特性)仅可作为搭桥(改良)使用。 信鸽一般配合力的高低还受亲本间亲缘关系远近、性状互补和环境条件等因素所制约。近交系的一般配合力相对更高,否则就是选择育种配对的方法发生了偏差。但一般配合力高的种鸽继续近交后,也能分离出配合力不高的后代。因此在采用近交时,必须保留一定数量的姊妹系。提高选择范围要通过竞翔比赛淘汰来扩大效果。 配合力的测定要通过另外几个品系的信鸽杂交来测验。把基础种鸽当作父本(母本),搭桥系作为母本(父本)成对编号,根据竞翔比赛结果选择或淘汰。竞翔比赛的比较结果既可以表示基础种和搭桥系配合力的高低,又可以通过杂交获得新的优良杂交种。 5.5原种保纯和提纯复壮 保纯就是避免混杂不良的基因,保持近交系的典型特性和高强配合力。近交系首先应严格做好隔离,认真做好人工选择;繁殖时应选择典型个体进行近交,繁殖的后代要经过严格去杂,再选择生长好的典型个体成对姊妹交配,再经过个体选择后作为原种留存。提纯复壮的主要方法为个体筛选法,即在近交后代中选择个体生长良好、性状典型的个体,在竞翔比赛归巢后再选择最优者近交,然后杂交,再次通过严格的竞翔比赛选择。注重选择一般配合力高的后代作为复壮后的基础种鸽,其余严格去杂去劣后作为过渡性原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