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 页 > 各地鸽舍 > 鸽舍新闻

老鸽迷告别京城最老鸽子市

来源:归巢   发布时间:2014-03-20 02:28
  本报讯 菜户营鸽市是京城最有名气的鸽子市场,12月中旬,市场贴出告示说这里年底要关门。得知这一消息,很多老鸽迷按照惯例于周四这天来这里,向这个资格最老、规模最大、种类最为齐全的鸽市告别。店家也纷纷亮出打折招牌,一些来自外省市的老鸽迷也趁此机会赶到鸽市,打算淘换些中意的鸽子。还有一些摊主借机大念促销经,并发放新地址宣传单,希望能在来年转移到新市场后,赢得一份好运头。

  发生变化的问候语

  逛鸽市不像逛批发市场那样急急忙忙,来到这里的人们似乎放慢了脚步,边走边用眼睛扫描着鸽笼里的鸽子,看上的也不会大声询价,而是要先与老板闲聊一番后再询价。12月27日这天,听说是最后一个周四开市日,人们似乎更是放慢了节奏。一大早,店主们彼此间打招呼的问候语也变了,从“早呀!有什么好鸽子吗”改为“打算搬到哪里去呀,常联系呀!有好鸽子说一声”。这细微的变化似乎暗含着相互间就此告别的意思。

  “老西城”告别老鸽市

  从通州赶来的王洪先生也是来这里告别的,只见他来到市场内,边走边与摊主闲谈着,不时地打开鸽笼,拿出一只鸽子,攥攥鸽子骨架,看看鸽子眼睛,拉开翅膀瞄了一眼摊主,问道:“多少?”“300元!”“吹了吧!什么日子了,100元如何?”“你杀了我得了!”彼此间欢欣笑语地闲扯着。

  王洪幼年时住在白塔寺附近,是一个地道的“老西城人”,与这里的摊主也非常熟悉。说到养鸽子还得从1984年说起。那年第一次开始玩鸽子的他什么都不懂,听说这里有鸽市,就来向“老师”们请教。第一本玩鸽子的真经也是从这里学到的。记得那是在1984年秋季,他拿着五毛钱就来到鸽市。一只信鸽很快就吸引住了他,洁白的羽毛,结实的骨架,令他爱不释手,一问价,王洪不好意思地觉得自己兜里这点钱只能买只肉鸽。好心的店家看到早已熟悉的他觉得这家伙可交,就爽快地送给他一对鸽子,说好了只许玩,不许吃也不许卖。几年后,这两只鸽子在参加放飞比赛时还获了奖。如今王洪的鸽子在业内小有名气,虽说当年送他鸽子的那位老哥早已不在人世,但老鸽市却是他永久眷恋着的。听说这里年底要关门,就冒着寒冷来到这里看看,“算是与鸽市告个别吧。”

  “让鸽子再看看这里的热闹”

  大门口的几个鸽笼上摆放着奖杯,奖杯上注有鸽子的飞行距离以及获奖人的名字等信息,摊主艾先生正用一个小竹铲清理着这几个鸽笼里的粪便。说到搬迁,艾先生感叹起来。来这里已经有十多年的光景了,很多老顾客都很认他的鸽子,过几天这里将要关门了,他把家里最好的鸽子全都拿来了,不为出售,只是“让这些鸽子再看看这里的热闹,以后可没这个景儿了”。

  家住万柳桥的秦老爷子身穿羽绒服,头戴皮帽子,推着一车鸽子笼来到市场,很快就有人跟他打招呼:“早呀!这回搬家您合适了,不用跑路了!”老爷子很是开心,不住点头说是。原来他养了几十只鸽子,每周四、六、日蹬着自行车来这里卖鸽子,不为挣钱,只求给自己找点儿乐子。这次市场搬迁到秦老爷子家门口了,对于他来说是个喜事儿。

  外地鸽迷进京淘宝

  内行人都知道,菜户营鸽市在全国首屈一指,从这里卖出去的鸽子或多或少会有个身价。一大早顺着路边可以看到,很多外地牌照的车辆停放在路旁,一些人正在搬运鸽笼。

  来自保定的果先生也早早地就支起空鸽笼,准备留住一些好种鸽。鸽笼里几十只鸽子相互玩耍的身姿吸引住天津鸽迷冯青的目光,听听价码感觉有点高,冯青便不急不忙继续在市场闲逛,说是要等到散市前再与摊主砍价。中午时分,远远地看到冯青抱着一笼鸽子走出市场,鸽笼中挤满了鸽子。

  鸽市预计搬迁到三环附近

  菜户营鸽市不但是买卖鸽子的市场,也是个文玩市场。未来这里的商户将分散到樊家村、万柳桥等市场内。眼看就要搬家了,店主高先生却看不出一丝着急的样子。刚刚拿起茶壶的他很是自得地回应着前来看鸽子的友人们:“搬走前不着急将这些鸽子出手,等到了万柳桥市场后再说。”说到即将搬迁的市场,他认为比这里要好多了,地方宽敞,他的摊位已经预订好了,但愿开年有一个好光景吧!

  业内知情者透露说,老鸽市里很多鸽子的血统很正规,不过来源也很多,有的是参加放飞比赛时走失的,个别也有被人抓住的,不论怎样,因为交易兴旺,很多从这里走出去的鸽子很可能还会回到这里。

  太阳开始西下,秦老先生收拾起空空的鸽笼推上自行车往外走,当走到路口拐角时,老人家停下了脚步,回头朝市场大门望了望,然后便骑上车走远了。

  摄影/本报记者 李强

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插入表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