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有佛——实干(18)
来源:归巢 发布时间:2014-03-20 01:32
午宴结束之后,聂老板说要带作者去“一个好地方玩”。虽然好奇甚至疑惑顿生,但是恭敬不如从命,蓝天主人非常愉快地上了那辆红色的小车。因为聂一一董事长从来见多识广,绝不可能信口说出没有章法的话来,她说是个好地方就一定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特别去处。 为了不干扰聂总开车,蓝天主人没有说话,只尽情欣赏窗外美丽的贵州风光。天气晴好,蓝天白云之下,喀斯特峰林显现出一种神秘的美感,宛若一幅幅浓墨重彩的油画。不久,车子开始沿坡度很小的山路上行,再看群峰则若龟、若龙、若狮、若象、若美女、若帅哥,千姿百态,有头有尾、有模有样、有大有小、有姿有色。经过深山幽谷中一道拱门之后,聂总说:“要到了。”这圆形拱门看起来很像寺院那种山门,以作者有限的地理专业知识和喜欢舞文弄墨的癖好,敏锐而大胆地猜测我们这是到了贵州平坝高峰山卍(万)华禅寺。因为这个地界应该是在平坝,而高峰山卍华禅寺不仅是著名的旅游景点,更是我们西南地区一个佛教文化的发祥地。这点就可能是聂总看重的那与众不同的地方。 蓝天主人知道这些,不过也只知道这些。当晚上离开卍华禅寺的时候,知道的就远不止这些了。当然这是后话。 聂一一董事长面带微笑说:“这个地方很宁静,会让人自然去思考一些什么。我只带我最好的朋友来这里。我是一个佛家信徒,寺里有我一个朋友,一会我引您去见见他。” 蓝天主人说: “聂总厚爱,十分惶恐,万分珍惜。只是这里太让人敬畏,我感到自己世俗气息实在太重,怕辜负您一番好心。” “智慧的人总是会不断调整和改变自己”,说道这里聂总突然又转了个话题,“我这个朋友可不是那么容易见到的哦。” “为什么呢?” “因为他常年在外云游。你今天真是有缘。” 高峰山是贵州佛教燎原的星火,始于元末明初。史记有一僧人俗姓高,江西省抚州府高邮县人,佛讳秀峰,云游贵州,见此山奇观异景,毓秀钟灵而决心在此开辟寺庙,先觅一山洞栖息而四方募化。不久修成五楹两厢的禅院。秀峰圆寂后,他的大弟子本体,很有才干,精通儒学、佛学,他接任住持,高立法幢,大开戒坛,不亚于秀峰时的景状。堪称传奇的是,这一时期,朝廷发生政变,燕王朱棣,领兵打进南京,夺取建文帝位,建文化装和尚逃亡西南各地,浪迹不定。永乐十七年(1420)游到高峰山,与本体和尚相见,甚为融洽而住下。本体为他建禅台于现今“西来面壁”四字的峭壁之下。 几经沉浮,任岁月的沧桑与时光的无情,高峰山依然固守着自己那份宁静与贞操。至直2013年7月24日迎了一位四川内江的鸽友,这一切都未曾改变过。聂总在前带路,穿行于寺庙的殿宇之间,作者深刻体会到一种归宿感,十分向往那种青灯黄卷的生活,人本来就可以有多种活法 : 阅罢康熙醒世篇, 呕出茅塞茹真诠。 人生应虑浮生短, 得意宜防失意难。 夺利争权心未足, 鼓盆炊臼梦来缠。 因之我欲种菩提, 不愿红尘恋牡丹。 这首诗歌是高峰山卍华禅寺一方丈所做。佛教传入中国一千多年,信奉者遍及全国各地,人数之多,不可胜数。历来大德高僧,次第涌现。出家不拘少年、中年或老年皆可成其正果。昔悟照大师三岁即厌荤腥,玄正大师四十而披剃;觉澄法师六十始出家。结果均成一代高僧,驰誉丛林,故知修行不在老少,而在于勇猛精进之恒心也。这次在聂一一董事长的引见之下,蓝天主人有幸结识了一位习五经,贯六艺,博古通今的世外高人。 ![]() 说带去个好地方玩 ![]() 艳丽得宛若浓墨重彩的油画 ![]() 过深山幽谷中的一圆形拱门 ![]() 便来到了万华禅寺 ![]() 这里是西南佛教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 聂总在前带路,穿行在红墙的殿宇之间,蓝天主人觉得青灯黄卷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活 ![]() 在地藏阁祖堂蓝天主人结识了一位世外高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