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鸽子炸弹”计划曝光
来源:归巢 发布时间:2014-03-20 01:30
英国《独立报》网站消息称,英国最新发现,在安全局(军情五处MI5)前副处长盖伊·利德尔战后的日记中,记载了英国间谍机构曾试图研发“鸽子炸弹”的军事计划。文章中称,军情五处似乎还曾与陆军的鸽子专家詹姆斯·凯杰上尉讨论过这一想法。联合情报委员会也听取了凯杰的陈述。凯杰告诉他们,可以利用鸽子自动回家的天性训练鸽子跟着无线电信号走。 此前,军情五处公开的文件中曾提到训练鸽子携带爆炸物的计划。然而,直到2007年,科学家们才得以完善类似凯杰考虑过的计划。 鸽子素来象征着和平、纯洁,是人们公认的吉祥鸟。人们喜欢它,还因为它有超强的识别能力和记忆能力,这种能力很久以前就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人们将鸽子普遍应用于军事上的信息传递。 1941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行为心理学家斯金纳突发灵感,想利用鸽子制作导弹袭击德国,制止希特勒的暴行。斯金纳将他的灵感定名为“鸽子计划”,并试验成功。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该计划才终于得到“国防研究委员会”2.5万美元经费的资助。与此同时,民间的通用制造公司也对这一发明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明确表示愿意提供技术支持。于是,斯金纳开始改造“鸽子制导系统”。为尽快用于实战,斯金纳精心选购了64只 鸽子加以训练,并与美国在战时为国防服务而设置的“科学研发处”签订了开发“鸽子制导炸弹”的合同。 就在斯金纳迎接成功的曙光时,1943年5月12日,制导武器首次在战争中使用。此后,美国的制导武器研制也取得重大进展,先后使用了无线电、雷达、电视制导等各种原始制导技术,攻击了德国的工业设施、桥梁、船只等目标,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此时,原子弹的研制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它占用了美国国防科研机构的大部分精力。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很快失去了对“鸽子计划”的兴趣。大家普遍认为,如果继续执行“鸽子计划”,将严重拖延其他计划的实施。而且,美国官员们不希望将武器交到没有电子系统可靠的鸟类“手中”,军方人员也对一群全副武装的鸽子在天空中飞翔的景象感到不安。于是,1944年10月8日,“鸽子计划”被正式宣布取消。 二战结束后,美国海军出于对付苏联水面舰艇的需要,曾经重提“鸽子计划”,并将其重新命名为“奥康计划”(生物控制计划),准备加以利用。可是,在电子导航系统日臻完善的背景下,该计划只是昙花一现。1953年,这一设想被彻底尘封于档案柜中。 (据《光明网》) 以上内容来自:汴梁晚报 [责任编辑:yf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