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 页 > 各地鸽舍 > 鸽友感悟

扬长避短 合作共赢——工薪族鸽友可以选择的一种模式

来源:归巢   发布时间:2015-09-07 11:06
有时在某些方面,我们不能仅靠一个的力量去完成,那此时的我们就得学会如何合作,如何扬长避短,这样才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在上海,有五个鸽协会员,组成一个赛鸽团队。他们都是工薪族。年龄最小的四十开外,最大的已退休。玩鸽子的经验少的十七八年,多的三四十年了。
信鸽比赛,竞争激烈。名列前茅,实在不易。要想夺冠,难上加难。养了几十年,不如新手二三年。他们思考、讨论,参加短、中程比赛,屡战常败,偶尔上榜,排在末尾。只有参加远程赛仍可风光。
什么原因不敌新手?他们反复思考,关键在种鸽。但引进赛鸽强国的名鸽,即使是子代鸽,价格不菲,工薪族难于接受。玩鸽子不能触底线。不能动用孩子的教育款、结婚款、购房款,用于引进一流的名鸽。
与其投入少量资金,购买一般的种鸽,还不如合作起来,采购一羽可用的种鸽。若是买只万元鸽,个人只要出二千,就可使翔万元鸽,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大家谈了众多的体育比赛项目,拳击、击剑、举重、跳高、跳远、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其背后有教练、陪练、队医、营养师等人帮助,出名的运动员还有经纪人。而我们养鸽人,引种鸽、搭鸽棚、 购鸽粮、扫鸽粪、当教练、做护士……风里来,雨里去,每件事自己干,是真正的单干户。
照社会进化来说,将来人事愈繁,分工愈细密。为什么我们长久以来单打独斗上赛场?为什么不学体育比赛中的团队力量?为什么不学合作社、股份制的优越性?
经过几个月的酝酿,他们组成了一个赛鸽团队。团队的机制和运作经多次商定,购买种鸽的费用由大家分摊,每人出总额的五分之一。其中一人经济比较富裕,情愿多出,他往往承担总额的一半,并且不搞特殊。他的育种本领高,自荐养种鸽,不养参赛鸽。其余四人集中精力养参赛鸽,也要养几对种鸽,预防种鸽棚发生意外。花费的饲料费、参赛费、足环费,均由各人自己负担,仅购买种鸽费用由大家分摊。
起步阶段,他们不出售种鸽、种鸽的子代鸽。优秀的适宜做种的赛绩鸽也不出售,送种鸽棚繁殖,供全员使用。即使有了名鸽,他们仍然继续引种,既输入新鲜血液,又防止近亲繁育后的鸽质退化。
种鸽棚内的鸽子归全团所有。若出售,收益归全员平分。原自有鸽子,每人限养20只以下,留用远程赛中最好的做保姆鸽,兼做远程赛的选手,多余的淘汰。
收益后的提成,他们作了约定 :
养种鸽者,出售的二代鸽或淘汰的种鸽所得,必须提成百分之三十给养赛鸽者,自留百分之七十。
养赛鸽者所赢奖金(不管多少),必须提成百分之三十给养种鸽者,自留百分之七十。
对赛鸽项目,也作约定:
凡是中国信鸽协会、上海市信鸽协会组织的重大赛项,必须参加。
含金量高的特比环、三关赛也必须参加。通过以上比赛,更能检验鸽质和养鸽人的水平。
其它赛项,自由选择。支持老同志参加远程赛,重温曾经的风光。
机制的运作,到目前为止,仅口头约定,能付诸实施,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深厚情谊,靠的是互相信任,靠的是追求同一个梦想。
转变观念 与时俱进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养李鸟、吴淞鸟为荣到今天的式微,从远程赛到主攻中程赛,是这个团队转变观念的进程。
他们与时俱进,从粗放型散养到关棚定时训放,从单一饲料到使用各种不同的配方饲料,从“头痛医头”到预防为主,从统棚混养到种鸽、赛鸽、幼鸽、成鸽的隔离饲养,应用寡居制,调鸽状态。就连建棚用材,他们都讲求旧杉木,鸽舍通风、采光等细节都作了调整和提高。要感谢改革开放,才有今天的突飞猛进,硕果累累。
进入良性循环
该团队经过四年多的努力,在多项比赛中名列前茅,频频得奖,投入和产出之逆差日趋缩小,仍旧继续投入,不以盈利为目,一心为了强鸽梦。目前存棚种鸽20余对,各人持有赛鸽30-50羽不等,走少而精的道路。该团队已进入良性循环。
小结
组团参赛,可以利用团队的力量,解决个人投资少,又能获得好种鸽的矛盾。尤其适合工薪族仿办,这是第一点;
第二、历来的参赛者,绝大多数是个体户(除极少几个“联合”、“兄弟” 鸽舍外)。常言道“三个臭皮匠胜个诸葛亮”,可以利用团队的集体智慧,解决养鸽中的疑难问题;
第三、团内合作分工,各就各位,专门养种鸽或赛鸽,可以集中精力把事办好。
总之,组团参赛,优于个人单干。希望这个新生的幼苗茁壮成长。
 

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插入表情

相关阅读